师说•新语||指向唤醒的儿童哲学(三十)

唤醒,是教育的本质要义。教育是“培育他体而得以成长”,是“点燃火焰”,是唤醒人内心本源产生一种自发构建人格的驱动力,是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改造和自我升华的生命历程。
白鹿小学指向唤醒的儿童哲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尊重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寻找与开掘支持儿童成长力量,从而唤醒儿童内在的生长力,促进儿童身心、人格、智能的和谐发展,培养纯洁灵动、自信智慧的白鹿儿童。
青年教师们,在唤醒教育的道路上且行且思,且悟且进,保持教育的本色,努力寻找心中最美的彼岸花。来,一起听他们说……

唤醒经验 激发创造
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创想家,而教育要做的是发现、唤醒、呵护、 激活和培育这种天性;创想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能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化为不拘一格的创造力,能将前所未有的事物经过想象、创造变成现实。儿童的天性使得他们乐于探索周围事物,但因缺少方法引导,其积累的经验难以形成系统知识,在创作时,经验也多处在“沉睡”状态。
教师需要唤醒、丰富与重构儿童已有的经验,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真实体会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创作出富有儿童本真的美术作品。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多感官、多形式调动儿童经验。感官是一扇窗户,一个声音、一个画面,都能激发儿童无尽的联想。感官感受越丰富、越具体,想象也就越丰富、越具体。
学习六年级《图形的魔幻组合》这一课内容时,首先带着儿童感受了夏加尔在《我和我的村庄》画作中蕴含的情感,学习画家是如何将图形进行变化组合。校园是儿童最熟悉的地方,我和儿童在校园里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在这个过程中重新认识校园,感受校园给自己留下的美好,并用画笔记录下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回到课堂中,将记录下的校园一角用简化概括的方法提取出基本图形,以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将四个图形进行组合,达到画面的魔幻效果。课后展示评价活动,品一品、说一说,让同学们互相欣赏、评价彼此的作品,在互相学习中提升技艺,激发对校园的热爱。这一课的学习中,儿童展示了自己的脑洞,展现出无尽的想象力,对校园的情感也在一次次交流碰撞中逐渐升温。
如果说调动经验是儿童创作的前提,那么掌握技能便是儿童创作的手段。只有掌握创造法宝,才能舒展创造天性,因此儿童需要方法来表现自己的创意。在美术课中,教师对技法的讲解和演示应清楚、周到,儿童掌握了技巧,只要教师提供的创作任务明确、难易度适中,儿童自然跃跃欲试。
《箱板上的新发现》一课,我带着儿童感受纸箱版的纹理美、层次美,在纸箱版绘画中,不断感受作品产生过程中的随机性;《春天的色彩》一课,我讲解了折染法,并且创造性利用了身边现有的马克笔、纸巾等材料。儿童们利用这些材料晕染出了非常漂亮的作品并且在我不断地鼓励下,儿童们有更多自主的选择,产生更多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儿童们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更多创造的乐趣。
儿童的创造力是一粒饱满的种子,儿童美育应该是一方营养丰富的“沃土”。一粒种子看似很轻,但在土壤里萌芽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将小学的美术课还给孩子,唤醒儿童“沉睡的”经验,鼓励儿童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思考问题,让儿童乐于表达;从培养儿童的创造意识出发,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保护他们创造的积极性,让儿童潜在的智能、创造性、高级情感等都获得充分发展,在其中发现真正的自己。

范佳晨,张家港市白鹿小学教师。她始终秉持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理念,引导更多儿童学会纯粹的审美体验中,追求更深的精神愉悦和人生乐趣,在充实的学习中收获更精彩的童年。教育理念:时时美育,处处美育,事事美育,人人美育,美美与共。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