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享——白鹿小学青年教师成长营阅读分享活动
日渐长,风正暖,春天正是读书好时节。
作为知识的载体,书籍也是人类记忆和想象的延伸,潜藏着无限的可能。书海里,有远比眼中更生动的风景。品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顺境时,给你清醒;迷惘时,给你希望;挫折时,给你信心;追梦时,给你力量。

随着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让我们手捧《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感受实证研究的魅力。

在“课堂观察”中走向实证
如何做课堂观察呢?黄建初教授在《走向实证——给教师的科研建议》这本书以教师撰写的三则观察报告为例,讲解了三种课堂观察方法。一是从观察个别学生开始。二是对两个及以上的学生开展对比观察。三是借助适当的理论视角,提升教师课堂观察品质。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随着教师课堂观察能力的提升,理论知识的丰富,这三种观察方法通常是呈递进关系。
课堂观察的目的在于发现,一是发现他人教改实验中好的地方,二是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障碍以及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以便找到改进的地方,修正教学设计。同时,也可从课堂观察的“镜子”里发现自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打开自己教室的门,更要走进别人教室的门。一边实践,一边观察,用观察后的反思收获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观察、反思,形成良性循环,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

(分享老师:夏明玉)
以读促研,以研促教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不但是教学的实施者,还是教学的研究者。只有时常研究学问,时常找到新理,才能教诲丰富,才能学生得益。而阅读经典,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滋养了底气和灵气。黄建初教授的《走向实证》一书为想要做研究又不知从何着手的教师们提供很大的帮助,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生动的解释,让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实用的指导和启示,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想要迈进课题研究的大门,第一步就是要选题。选择课题时,实践性理应优先于创新性,做足准备工作。这一过程就像科学研究的步骤,先提出问题,再做出假设。要把研究问题放到调查中,听听当事者各方的想法。例如,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建构生成的过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除了达成教学目标外,也会生成出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发现问题,这也是选题的前期准备。
教育长路漫漫,唯有不断进取,初心皆可安。通过日常的观察、发现、反思、积累,努力去迈出自己在课题研究方面的步伐。

(分享老师:朱颖秋)
吃透坚实理论,绽放教科研之花
《走向实证》这本书给我们新教师提供了许多真实直接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作为一名新教师,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要有迈出教育科研的第一步这样的意识。选题是开展课题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令人纠结的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要阅读文献,读一读别人的研究内容,而且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我们才有继续往下研究的方向,并且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融入相关课题研究的思考。因此,对于我们青年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多读书、多看文献、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走好新教师教育科研的第一步。科研就来自于教育实践,它往往从小处、从细微处着眼,我们应从日常的工作中勤观察,善发现,多反思,随手记录来自教学一线的素材,争取让自己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一个全新的突破,努力使自己由一个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
教科研写作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吃透艰深的理论,深耕现实的土壤,才能让教科研之花绽放。主观来讲,眼下务必要克服畏难心理,从小处着手,多听、多看、多读,学会作真实有用的反思。

(分享老师:邹逸琦)
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教育研究对教师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教师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实践者,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知晓、了解和理解研究方法,再从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
《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而又真实有效的案例,由浅到深的让我们理解教育研究的意义、教育研究的方法。本书的第二单元“方法有依循”让我对教育研究方法中的行动研究法有了新的认识。“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的研究”简单的18个字理解容易操作难,所以黄建初老师通过先介绍行动研究的文献解读让我们从根本上理解行动研究的含义,再提倡:把行动研究做成准实验研究,介绍行动研究的方法,为我今后的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如何做好课堂观察?”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黄建初老师从三个方面教会了我们做好课堂观察的方法:一、从个别学生开始。二、两个以上学生开展对比观察。三、借用理论提升课堂观察的品质。这样详细而又层次分明的介绍让我们对教育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于初入杏坛的我们,要想做好教育一定要有足够的理论支撑。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深入研究、常反思并且注意积累、总结教育研究方法。让我们从“初学者”变成“熟练者”。

(分享老师:于晓英)
教科研方法有依循
《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这本书,给我很多启发。本书围绕教师的教科研工作的选题、研究、论文写作等全过程,提供了详细的解答和指导。
有人说过,做科研是消除教师的职业困怠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刚开始教小学科学的我来说,做科研有难度,不知从何下手。当我打开这本书的目录,翻开自序,认真看了下去时,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了。书中提到:教师要拥有一颗学习的心,准备经受一些科研历练的考验。就像古人所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有坚持的耐力,有对好教育的向往,遵循教育研究的方法,循序渐进,就能够从陌生到熟悉、熟练。是的,教育是一门艺术,它所面对的对象是人,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毅力、方法去指导我们的工作。这本书就像一盏指路灯,它不仅给我们解决入门的方法、研究的方法,也有一些实践案例,用真实的故事引出道理。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了理论的指引,我会在实践中砥砺,在研究中反思。

(分享老师:高靖)
学无止境
教无止境
研无止境
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
修行路上,一起同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