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享——白鹿小学青年教师成长营阅读分享活动
春风十里,读书与你
一纸一字,皆是故事
手持书卷,浅笑而来
读好书,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从杏花春雨的江南到白雪皑皑的塞北,从波涛翻滚的东海之滨到风沙茫茫的西北大漠,方寸之间便是世界。此刻,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这水墨飘香的校园里,我们共聚一堂,在这里举行读书分享会,分享大家的读书心得。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第6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道:“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两、三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三、四个星期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
以善换善,耐心陪伴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道:“能用心感受别人的孩子会成为善良的人。但同时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他能感受到教师的善意:感受善意,以善换善,这种情况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孩子是一个高敏感人群,他能敏锐地感知到父母关系亲疏,老师对他的态度,同学关系的远近。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家庭环境,只能在学校教育系统内以温柔、善良和热忱来看待孩子的内心世界。而学困生往往其实还伴有一些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那是因为在他幼时没有人为他建立秩序感或者没有给他足够的关爱,使得他的行为出现偏颇。我们在学校面对的只是一群孩子,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还有无限种可能。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用帮老师做做事的方法来代替,寻找合适的机会表扬他,再耐心跟他说说他的不足。对成绩稍显不足的孩子,给他一点成长的时间。只要他的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是好样的。孩子能直接感受到我的老师是爱我的,我想他对你的教育是不会感到厌烦的。一个微笑,一个摸摸头,一句暖心的问候,一声轻轻的叮咛,一次蹲下来和孩子谈话……我们有千千万万种温柔善意的方式面对“长刺“的孩子。
(分享老师:吴惋燕)
因材施教,助力学困生成长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先生这句话,是我尤为喜欢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教育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特点因材施教,根据他们不同的气质和性格,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教导学生,从而让学生从中受益,而非墨守成规。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消除戒备心理。具体操作的过程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具有很大的耐心和细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本着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培养他们坚强的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分享老师:茅铃验)
以阅读之光,照亮前路
对于学困生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教材是不合适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让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首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小学生普遍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在平时的课堂中,还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这样可以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只凭兴趣而毫无目的,这样也是绝对不行的。例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认真地读,不感兴趣的部分就走马观花地读,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运用到写作上。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效。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和略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总之,要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就必须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切入点,创造采用科学的指导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分享老师:宋啸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同的读者眼中有不同的风景。带着阅读思考,让生命领略精彩,让课堂创生智慧,让教育的涓涓细流汇成教育的汪洋大海。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