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历程——六年级语文大单元主题教学实践活动
翻开我国百年来风云激荡的历史篇章,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忠实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在学习完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奋斗的历程”后,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将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设计,六年级的同学在老师的引领开展了一次形式多样的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继承光荣传统,树立理想与信念。
穿越时空的对话
开展阅读分享会之前,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复习了曾经学过的一些阅读方法,为同学们的自主阅读指引了方向。同学们在学习方法的引领下,根据阅读材料,小组合作,认真地在书上圈点勾画,进行批注。同学们还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资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阅读分享会——穿越时空的对话”在同学们的期待与热烈的掌声中拉开了帷幕。各个小组分别就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进行了阅读分享。
有小组在阅读《毛主席在花山》这篇文章时,运用了关注外貌、神态、言行描写的阅读方法,通过毛主席提醒警卫员要注意与群众说话态度这个细节描写,体会到毛主席的平易近人,感受到毛主席心中时刻想着老百姓的思想情感。

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很多同学从老人、青年、小孩不约而同的动作中,感受到了人们失去周总理的悲痛心情。有同学还专门找了当时人们送别周总理的真实视频,场景令人动容;读《飞夺泸定桥》时,同学们重点关注了描写场面的部分;而《狱中联欢》的场景描写,让同学们感受到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友谊》中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他们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帮助,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亲密合作,铸就了真正“伟大的友谊”。
阅读《囚歌》和《春天的故事》两首诗歌时,大多数同学采用了查资料的方法。查资料帮助同学们快速了解文章写作背景,从而对文章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查资料,同学们知道了《囚歌》的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狱中受尽了各种苦刑,但仍坚贞不屈、不用尊严换自由的事迹,体会到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进一步了解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对《春天的故事》中描写的邓小平爷爷有了更深的了解,由衷产生崇敬之情。


台上的同学精彩地分享着,台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掌声连绵不断。

美丽的四月,六年级的同学们沉浸在阅读的氛围中,体会着阅读的乐趣。此次阅读分享会令每个同学在思想上收获满满的同时,也学会了有效运用阅读方法。
分享会结束时,同学们畅所欲言,认真总结阅读经验。大家谈到,阅读的目的不同,选择的阅读方法也会不一样;同样的阅读任务,不同人的阅读方法也可能不一样。阅读时要灵活、合理地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提高阅读效率。
红色故事少年说
一百多年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一个个巨人的身影、坚定如铁的声音在同学们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为了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对奋斗的历程感受更深刻、了解更全面,六年级的同学们利用假期在家长的带领下,实地走访了家乡周围的红色基地,在一个一个足迹中触摸红色历史,走进那段血雨腥风又慷慨激昂的岁月。
我们一起来聆听红色故事,重温奋斗历史。
百年岁月如歌,征程行稳致远。铮铮铁骨,诠释不屈气节,传承凛然信仰。少年们与红色相邀,重温革命之路,濡染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报效祖国。
观红色电影
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同感悟革命先烈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红色电影。让我们走近同学们的内心,一起来聆听同学们看完影片之后的感悟。
(1)“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我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便忍不住热血沸腾。《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太喜欢看了,闭上眼睛我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每当看到红军战士们陷入困难的场面,我恨不得冲上去帮助战士们把敌人消灭干净。
——谢梓萌
(2)《铁道游击队》是一部经典的红色抗日影片,该片记述了一位位充满正义的游击队员在微山湖上保护乡亲,奋勇杀敌的传奇故事。电影中的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镇定稳重的大队长刘洪,果断多谋的副队长王强,英勇善战的队员鼓亮等,他们在中国抗日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江欣睿
(3)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发生在长津湖一带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从老兵的视角讲述史诗级的悲壮故事,使我倍感震撼。我忘不了一张张凄苦而又不舍的脸庞,更忘不了那一句句真实而又深刻的话语。《长津湖》已经下线,《长津湖》的精神却永不下线。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好好学习。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只为延续传统文化,弘扬优良美德,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砥砺前行,书写新时代的奋斗华章!
——郭语卓
(4)《狼牙山五壮士》是抗战题材的电影。影片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事件改编,描写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班长马宝玉, 副班长葛振林, 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在狼牙山棋盘坨峰同日军顽强作战到弹尽粮绝,义无反顾跳下山崖的悲壮故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狼牙山五壮士,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包忆柔
(5)看完《长征》,我似乎看到了那些红军们迈着步伐,穿过农田、池塘、沼泽地;吃着树皮、草根、面包屑;喝着带泥的水,但他们靠着坚忍不拔的精神翻过了大雪山,后来他们又靠着团结的精神走过了大草地。我们今天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都是前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热爱祖国,好好学习,在遇到困难时,不能轻易放弃,要战胜困难,有吃苦奋斗的精神。
——王嘉怡
品红色诗词
分享红色经典的意义,是让我们不忘过去、继往开来。此次六年级的同学们以小报、PPT整理的形式整理了红色诗词,既能了解过去的革命志士的丰功伟绩,牢记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做出的贡献,更是通过诗歌的选题、素材地查找、PPT的制作等多种形式,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的分类整理能力,也进一步了解了那段峥嵘岁月!


探寻红色宝贝
发动同学去寻找生活中带有革命印记的物件,了解物件背后发生的革命故事。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认识到,我们在书上、电影中看到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革命英雄就是我们的亲人长辈。有作为后辈的我们来讲述真实的故事,让史实资料,变成热血沸腾的充满情感与温度的文字。学生获得精神传承更直接,更有力量。
爷爷的红色故事
六(4)班 吴诗怡
我的爷爷姓吴名多根,1939年3月生,是张家港人,1958年爷爷自愿报名从军,进入盐城空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伍期间表现突出荣获“五好战士证章”。1963年爷爷转业,为响应国家号召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的一员,在机耕连工作,那时候爷爷不怕苦,不怕累,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荣获“优秀共产党员证章”。说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爷爷都会记忆犹新的告诉我:“农一师的前身就是著名的三五九旅,在延安时期,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把一个昔日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创造了有史以来部队不吃公粮,反向政府交公粮的奇迹。这就是南泥湾精神”。

五好战士证章

优秀共产党员证章
听完爷爷的红色故事,我感触颇多,在爷爷讲述的言语间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爷爷这一辈子对工作的勤恳态度,是年轻一辈的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紧随爷爷他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步伐,继承和发扬爷爷的红色精神,时刻不忘初心,逐渐学会树立信心,培养恒心,弘扬爱心,用这些心意汇聚起来的暖流,既能帮助我在成长的凛冬里破冰,更能凝聚起我所期许的那一股坚韧的引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怀揣敬仰,心怀感恩,种种正能量延续着新青年青春里的绿意盎然,指引着我们,守护好内心里的小小风筝,踏风去织绘一幅不伟大但生动的平凡。
两张旧照片背后的故事
六(4)班 包珞歆
周末放假的时候,我在姑公的手机里,看到了两张翻拍的黑白照片。也从姑公那里知道了这两张旧照片背后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不久,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正在当医生的太爷爷(姑公的叔叔)---孙宗贻和太姑婆(姑公的姑姑)---孙瑞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决定投身到抗美援朝的医疗志愿军事业中去。1951年2月20日,出发去朝鲜前,家族里的乡亲都来欢送他们,于是就有了第一张,他们俩人胸前戴着大红花坐在人群中的大合影留念。
他俩脸上满是微笑,一点都看不出去前往战场的胆怯。
第二张是参加援朝医疗队时,在朝鲜行军途中拍的照片。前排左数第一是孙宗贻,后排左数第一个是孙瑞璐。
抒少年之志
一百年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他们共同的心愿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少年强则国强,未来的使命我担当。新时代少年的心愿是什么呢?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新时代的好少年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革命精神是我们的制胜法宝,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在大单元学习中,教师是总设计师,根据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知识蒋学习任务分散到不同的环节。在精准的目标引领下,整合设计活动,给予不同的学习支架进行支持。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各有所得。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