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童化育人——白鹿小学青年教师成长营阅读分享活动
唤醒,是教育的本质要义。教育是“培育他体而得以成长”,是“点燃火焰”,是唤醒人内心本源产生一种自发构建人格的驱动力,是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改造和自我升华的生命历程。
白鹿小学指向唤醒的儿童哲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尊重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寻找与开掘支持儿童成长力量,从而唤醒儿童内在的生长力,促进儿童身心、人格、智能的和谐发展,培养纯洁灵动、自信智慧的白鹿儿童。
青年教师们,在唤醒教育的道路上且行且思,且悟且进,保持教育的本色,努力寻找心中最美的彼岸花。来,一起听他们说……

始于情怀 行于细节

“教育无小事,细节见本心”所有的教育都隐藏在细微的角落里。用细节体贴每个学生的细密心思,用初心坚守自己的教育情怀——这就是教育中最大的事。
在《教育的细节》中我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教师:有为学生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教师,也有固守自己教育方法的老教师;有做事刚正不阿、不留情面的“包青天”教师,也有为了学生的成长甘愿牺牲自己的“包容”教师......无论是哪一种教师,无论他们怎样对待学生,怎样对待教育工作,都让我看到了他们对教育的那份情怀。教育也是一项非常细腻的工作,它关系到学生的未来,要坚守这份初心,我们必须要让自己不断地成长,适应孩子们和家长们的要求,从每一个细节做起,用耐心、细致去守护学生,用爱心去浇灌学生幼小的心灵。
(分享老师:蒋昊)
唤醒“种子” 等待成长

李政涛教授在《教育常识》里说:“教师所从事的工作,不是雕刻,而是唤醒。”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将学生的灵魂视为等候被唤醒的“种子”,教师需要为唤醒种子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酝酿,为他们调配提供适当的土壤、水分、营养等条件,一旦时机成熟,种子会自己破土而出,长出本应属于他的理想模样。教育的方式,不是将种子从土壤里直接拔出来,而是为他创造适合生长的条件,以唤醒并赋予其内在生长的方式,让灵魂的种子自己长出来。这样长出来的灵魂,才有坚韧的生命质感和强大的内在力量。教育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自主创新意识,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
身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有扎实的学识,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的同时,更要让他们学会思考,掌握拥有知识的方法。我们要有慈母之心,将自己的爱奉献给自己的学生,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为他们的成长创造适合的条件,唤醒他们自身的力量。
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用包容、关爱、鼓励、欣赏浇灌出一片生机和葱绿,让每一颗“种子”都破土而出,深根大地,直指苍穹。
(分享老师:杨洁)
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做有温度的教育

儿童哲学是指通过对于现象的思考、提问和个体思辨与真理的探索,让儿童在理性的基础上去认识事物和规律,从而获取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习惯。在儿童哲学的方法中,更加注重让孩子去提出问题、去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真实的过程,这也是大于答案本身的过程。
这和《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小林宗作老师所体现的“民主教学”——让孩子在快乐、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是一致的。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日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探索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最大程度的发掘孩子自身的潜能,这将是我们的职责之所在。
(分享老师:高靖)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