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传非遗 匠心润童心 ——白鹿小学四5班家长进课堂之钩针编织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传承非遗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5月15日下午,四5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长进课堂”活动。钩针编织非遗传承人汪宁远妈妈徐阿姨走进教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妙趣横生、别具一格的钩针编织课。
课程伊始,徐阿姨以“钩针编织的历史与意义”为引,侃侃而谈。她用英国奥运跳水冠军戴利、“广东最会织毛衣的潘锐彬”等鲜活事例,结合其他学校男生钩织围巾的视频,鼓励男生们“勿以善小而不为”,打破“手工活是女生专属”的固有观念,激发了全体同学跃跃欲试的学习热情,教室里顿时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氛围。
随后,徐阿姨对钩针、剪刀等编织材料进行细致讲解。当讲到今日所学的第一种针法——锁针(又称辫子针,符号为o,字母代号CH)时,同学们纷纷挺直腰板,目不转睛。徐阿姨耐心示范左手持线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手把手指导,同学们全神贯注,亦步亦趋地模仿学习。
实操环节,教室里满是同学们忙碌的身影。大家初次尝试,虽状况百出,不是毛线缠绕打结,就是针法错乱,但秉持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失败了便重整旗鼓,再次尝试。他们左右手紧密配合,眼神专注认真,在一次次的摸索与练习中,逐渐掌握要领。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少同学成功钩出长长的“辫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与同伴分享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欢声笑语回荡在教室的每个角落。
此次家长进课堂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体验到钩针编织的乐趣,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定能将这份匠心与热爱延续,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