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知今 走进张家港博物馆——白鹿小学三(12)班研学活动
说走就走的旅行,不一定要很远。
暑假里,三(12)班的同学们来到家门口的博物馆,让我们跟着他们的脚步,一起鉴古知今。
张家港博物馆是一座“轴线对称、主从有序、四隅崇楼”的仿唐建筑,眼前的这幕形象墙,融合了馆藏之宝彩绘石球,以及中华古老图腾的纹饰,稳重雅致的色调勾勒出了江南的水乡风韵,彰显了张家港的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
首先来到的是东山村遗址考古成果展厅,这里展示的主要是马家浜文化晚期以及崧泽文化早期出土的陶器、石器和玉器。
同学们被这个尖底瓶给吸引住了,这不是西北地区博物馆出现的么,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啊,怎么会在我们长江下游出现呢?
原来啊,尖底瓶一般认为是用从河流中取水出来,不过近年来也有人认为尖底瓶并非取水器,而是古人所使用的暖瓶,底部设计成尖状,可能是插入灶坑内的灰烬堆里,可以保持饮用水的温度。这件尖底器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了一件,应该不是在长江下游地区制作出来的,很有可能是从中原地区传入,同时也反映出当时黄河流域与长江下游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接下来参观的是极具本土风情的民俗展厅。展厅分为鱼米之乡、 老街市相、暨阳人家和乡土风情四个部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木板雕刻画,将张家港特有的一些民间风俗以及生活生产场景还原于人们眼前,活泼生动,一目了然。
其中 “孵茶馆”是较有特色的。据老杨舍人回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杨舍西街、杨舍东街总共有茶馆三十几家,号称“十家三茶馆”。在那时候,南来北往的客商常常喜欢在茶馆里洽谈生意,很多中老年人习惯“孵茶馆”,往往一大早就泡在茶馆里,他们谈天说地,讲“山海经”,摆“龙门阵”。
最后,同学们来到二楼的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展厅分为文明起源,唐宋遗韵和名仕风流三部分。从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开始,在张家港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张家港先民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创造物资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当讲到张家港境内出现的第一位共产党员孙逊群和两院院士张光斗时,同学们听的聚精会神,被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动和鼓舞。
博物致知,文以化成。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站在张博,回望历史,激励现在,展望未来,一起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