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特色专题>国际理解教育> 详细内容

温情冬至 快乐冬至——小白鹿电台第53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2-23 14:39:47 浏览次数: 【字体:

12月22日,迎着冬日的暖阳,白鹿小学三(8)班的八位小主持一起走进校园直播间,为大家播报有关冬至的知识。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了解一下冬至这个传统节气吧!


冬至由来篇

冬至,又称日南至、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重要性仅次于除夕。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的方法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


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


冬至,是周代出现的,到了唐朝开始成为节日,盛行于唐宋时期,相沿至今。据记载,冬至这天,日影最长,古人认为,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所以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这一习俗一直沿用到汉朝仍是如此。西汉时期,冬至被称为“冬节”。官府不仅要举行祝贺仪式,而且还要放假,官员不上班,商人停业,亲朋互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到了魏晋时期,冬至这天要接受方国和百官的朝贺。唐朝也是如此。宋朝时期,冬至在民间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年节。


故事篇

母子情深

据《世说新语·识鉴》记载,某年的冬至日,周顗的母亲在家宴上为三位儿子倒酒,说:“我本以为过江南下,没有立身依托的地方了,幸好你们都有出息,兄弟中还有宰相。现在,你们几个能一起在我面前,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周嵩站起来,然后长久地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地说:“我们并没有母亲说的那么好。大哥为人志大才疏,虽是大名士了,见识却不高,而且他喜欢利用别人的缺点,这并非保全自己的为人之道。我性情阴鸷凶狠,不会受到世人的喜爱。只有弟弟周谟普通老实,可以一直陪伴母亲。”


群臣祝寿

《北史·高闾传》记载:公元479年冬至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和太后大宴群臣。孝文帝在太后面前跳舞,众臣也都跟着一起跳。皇帝放声唱歌,率领众臣向太后拜寿。时任尚书、中书监的高闾上前向皇帝说:“我听说士大夫行孝道,一家人都会受到好影响;诸侯行孝道,全国人都会视之榜样而效仿;天子行孝道,其德行于四海内都会被广为传诵和效仿。现在陛下笃行孝道,我们这些大臣们喜不自胜,欢呼雀跃,也一起来为太后和皇帝祝寿。”皇帝听了大为高兴。


皇帝出逃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公元901年冬至日,韩全诲等人率兵护卫王殿,他对唐昭宗说:“朱全忠率大批兵马直逼京师,想劫夺天子到洛阳,希望陛下禅让王位。我们请求您到凤翔,调兵剿抗。”皇帝不同意,提着剑登上了乞巧楼。韩全诲等人催促皇帝快下楼,刚走到寿春殿时,李彦弼就已在皇家御院纵火了。


皇帝独坐思政殿,庭中没有群臣,旁边也没侍者。过了一会儿,皇帝无奈地和皇后、妃嫔以及诸王数百余人都骑上马,准备出宫,哭声不绝于耳。出大门后,回头看皇家御院,火势冲天。


习俗篇

冬至祭祖

祭祀祖先是我国许多节日里常有的习俗活动,冬至也是其中之一。《中华全国风俗志》里,就有“冬至节,祭扫坟墓,亦名“鬼节””之说。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祖先的灵魂对于家族的意义,与天地诸神对于国家的力量完全可以相提并论,不可马虎,不可怠慢。祭祀或者是在家庙,或者是在坟地,都是把好吃好喝的东西,尽可能地供奉给祖先。


九九消寒

冬至过后,我国各地将迎来“数九寒天”。所谓“数九”,正是从冬至这天开始的,每九天为一个“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九个九的累加更是“最大不过”的数,“九九”意味着阳气达到了最大值。从“一九”数到“九九”,“九九尽,桃花开”,即为“九九消寒”,民间流传着各种记录“九九”八十一天的习俗,表达着人们盼望长冬尽快过去、春天早些到来的美好心愿。


冬至赠鞋

过冬至时民间开始时兴送鞋子,最开始的是人工刺绣,大多数是给男子的礼物,帽子大多做成老虎和狗的形态,鞋面上绣的也是野兽;赠送给女子的帽子大部分做成凤的形态,鞋上绣的就是花鸟的图案,后来渐渐地变为舅姑给甥侄送鞋,大人们抱着孩子串门的时候,夸赞舅姑给送的鞋子和帽子。


美食篇

吃饺子

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节日习俗。相传汉代的张仲景曾在长沙做官,他告老还乡时,恰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他非常难过,就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熟,然后捞起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吃。大家吃了以后,耳朵就都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就模仿这做“捏冻耳朵”吃,后来就称它为“饺子”。


吃馄饨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传说不管真假,馄饨的营养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呢,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蛋白质种类齐全,有馅有皮,能起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了单一食物的营养价值。


吃羊肉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以后,在民间就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以求来年有一个好的兆头。在如今的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吃团圆

在闽台及两广的部分地区,则有搓丸之俗。以糯米粉拌水揉成团,搓成实心或加馅料的圆子,入水煮熟,祭祀先人,叫作冬至圆,也和元宵一样,寓有祈盼家庭团圆、诸事美满之意。相传,冬至圆原是闽南一位老妈妈因思念在他乡谋生的儿子,泪水滴入碗中滚成的,后来人们相沿成俗。有的人家如有亲人在外的,要在聚宴席上空位前摆上冬至圆,以示团聚。或晒干圆子,留待回家之日补吃。


吃赤豆糯米饭

相传,共工氏有个儿子,作恶多端,最后在冬至这一天死去,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赤豆饭吃,用以驱邪避鬼,防灾祛病。


酿米酒

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冬至时节喝酒酿,也是姑苏人的一大习俗。酒酿是苏州人家家都会做的一种甜米酒,加入桂花酿造,入口甜美,香气宜人。酒可为身体驱寒,再配以各种卤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诗词篇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